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家书架 | 西门媚:让你为这艰难人生感到痛心

2014-10-20 西门媚 大家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大家书架vol.60 | 让你为这艰难人生感到痛心

文/西闪

(注:本文原标题为《高光亮色的枝叶长在沉重深暗的命运之干上》)


“长夏江村,万树鸣蝉。搬张小桌子,拖两把竹椅,在浓荫下一起喝茶,恍如梦寐。来自湖上的清风,带着茶叶的清香和菱花的微腥,闻着闻着就想沉沉入睡。偶尔也说些很小的事情,某一天阿年的表现之类。阿年躺在母亲脚边,在担到它的名字时,抬起头摇几下尾巴。”


这是高尔泰的《草色连云》里《隔膜》一文里的一小段文字。这情景描述得就像一幅古画。夏日在江边,和老母亲闲坐喝茶,狗也躲在阴凉下。这种闲适安宁,是最让人心仪的。高尔泰的文字也极简极美,一百余字,便勾画出一个中国文人梦。


这个梦的美好珍贵,还在于作者前文的对照。


前文写道,1949年之后,全家人经历各种磨难。大难之下,高尔泰的家人中只有母亲和二姐幸存,但已是“地主婆”和“右派”的身份。“文革”后期,被没收的家中宅院变成了繁忙的公路,母亲和二姐居住在以前放杂物的老屋。老屋面临拆迁。二姐已被下放农村,但因她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和高尔泰的孩子,不肯离家,经常被派出所、居委会上门驱赶。那些年,劳改之后的高尔泰正在西北的五七干校,回家探亲,高尔泰为家人忧心,就到二姐下放的乡下去查看。“是一个湖边小村,蓼屿荻花掩映,洲头竹篱茅舍。……树甚粗壮,有的长在堤上,有的长在堤岸,有的长在堤岸下芦苇丛生、菰蒲杂乱的水中,弯曲横斜。


在历经颠沛流离的他的眼中,这才是能安放一颗心的地方。他便整修草屋,平地固窗,砌台阶,开垦菜地。忙完这些,假期已尽,欢喜离家。等第二年夏天,再来探亲。


这时,便是前文景象。


读这些时的感受,时不时会想到辛弃疾的一些诗词。文字中的南方乡村之美,比如,“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,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。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,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”


但辛弃疾的好,并不止于他有这种避世逸兴,而在于他胸有大抱负,长年金戈铁马,征战沙场。正因经大波折,有大胸怀,看乡村之景,才不会格局小。因此,一个为国征战的将军,他眼中的隐居乡村,他感受的乡居之乐,跟普通的乡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
高尔泰也是如此。历经磨难的人,向往安适一隅。便有了那如梦般的小景。“火红的年代,人们活得潦草疲累。从那股铁流中出来,面对这份清寂祥和,有太虚幻境之感,一再说这里真好。”


但到此处,他的笔锋陡转。原来,在这片安宁祥和之下,是家人的生活不便。村学不开,孩子得到城中就学,二姐只好带着孩子到城里租房。两头照顾,来回二十几里,经常奔波。


母亲年近八十,独住村野。没人说话,时或同阿年念叨,赢得摇几下尾巴。”除孤独之苦,生活的困难也非常具体,母亲还得每日拄着藤杖,下到水边淘米洗菜,所有的动作都非常小心,生怕摔倒无人相扶。


写到苦难,高尔泰从来都是节制的,不会有铺排的情绪宣泄。但只这寥寥数笔,就让你为这艰难的人生感到痛心。但是,高尔泰到此处,并未写对人世的愤怒,而是写亲人对他的理解和纵容。


“在母亲艰难的一生中,心甘情愿地,吃够了父亲和我,两个书呆子的苦。但她从不抱怨,也从不说苦。仅仅是为了,让我们安心。”


更进一步,他写自己老年以后,对亲人更深的理解,以及这理解带来的负罪感。


“在母亲去世很多年以后,我垂老忆旧,才猛然惊觉,自己的罪孽,有多么深重。”


与母亲有关的这个章节就这么结束了。简洁干净的文字,不煽情,却让人感到最深沉的情感。相比现在流行的一些关于怀念亲人的文章,这里没有华丽词藻,没有大段抒情,没有热烈呼号,没有痛哭眼泪。只有细节,节制的叙述。但却让读者静心阅读之下,更能体会那样无言的处境,老年之后,对母亲更加理解,却无从回报亲恩,面对让母亲遭遇这一切的世界,却是拔剑四顾心茫然。读者也会开始跟随作者追想,这位母亲何以遭受这些苦难。


这篇文章的情绪节奏是这样的:苦难——困扰——建设的喜悦——宁馨之梦——梦被现实击碎——内疚——怀想——悲悯。


从这也能看出,这篇文章很像一部交响乐,低沉抑郁之后,进入轻松华彩,但欢快的部分,很快被打破,激烈之后是悲凉,最后是深沉之音。又像一幅油画,他极好地运用对比,只有用少量轻快明亮的颜色,衬托出浓重沉郁的调子,暗色之下,重重叠加,层次丰富。提亮高光,更能画出更深重的色彩。


好的文学跟其他的艺术一样,遵循的是同样的艺术规则。


高尔泰不愧是位美学大师,他的文学贯穿了他对美的追求。在《草色连云》里,有一篇谈翻译的文章《文盲的悲哀——〈寻找家园〉译事琐记》,其中也写到不少他对文字的看法。他既反对文字因政治被过滤,也反对因商业被阉割。


美国的一家出版社曾请著名的葛浩文来翻译《寻找家园》。这位大牌翻译,被中国很多作家热捧,葛浩文对他们的作品都是改写性、创造性翻译,翻出来的作品都跟原作大相径庭,但作家这样被介绍到西方后,往往一战成名。


但一个对文学有真正追求的作家,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篡改。高尔泰最后拒绝了这个译本。


翻译删掉了重点,让很多文章失去了逻辑,更不用说作品的精神张力了。


高尔泰谈到了细节和整体的关系,比如他的作品《逃亡者》,当译者删掉了整个事件的背景,“全民皆兵”,删除了环境,“四周沙漠戈壁环绕”,只留下一个冒失鬼逃跑失败的故事,“没了天罗地网中绝地求生者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精神张力,故事就成了趣味花絮,值得一说?”


他认为,“作品的美,在于各个局部与细节之间的有机联系”。


正是基于这个原因,如本文开始举例,他不会单写一个美好的江村之夏。在他看来,一个动人的细节必须如枝叶,长在一棵生气灌注的大树上。而这大树,才是文章的根本。他文学的根本,是人的命运。


除了作者对美的认识和追求,对文字的锤炼,还须有这文学的根本,才让这些作品这么打动人心。


我听高尔泰的朋友,也这是部书的主编徐晓女士讲,高尔泰对文字要求非常高,反复修改,有时一篇稿子能改上一年多,因此写得极慢。


这有点让我意外,也让我肃然起敬。我以为这种看起来气韵贯通的文字,是天才之手一气呵成,却没想到,这种大家之文,也是千锤百炼,才能获得。


——————

附,书籍相关:

书名:草色连云

作者:高尔泰

出版社: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年:2014-1

页数:192

定价:38.00

装帧:平装

ISBN:9787508643199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关于作者:

西门媚,腾讯《大家》专栏作者,小说家,独立作家。代表作品长篇小说《实习记者》《看不见的河流》,随笔集《说我爱你》《结庐记》《纸锋》等。

《大家》版权说明:

  本微信号每日推荐文章,均为腾讯《大家》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。


版权合作请联系:ipress@foxmail.com

点击↙↙↙【阅读原文】进入大家书架主页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